杨玄感反了(3)

天才一秒记住【151看书网】地址:151kanshu.com

杨玄感反了(3)

杨玄感率军到达东都附近,这时候他又发现了一个人才,叫韦福嗣。韦福嗣也是个读书人,肚里有不少鬼点子,也挺会见风使舵。前面我们说了,没读过什么书的杨玄感十分器重有才能的知识分子,所以他对于这个韦福嗣也是一见如故,很快就引为心腹,于是就渐渐疏远了李密。

和杨玄感不同,李密不太看好韦福嗣。因为他发现,韦福嗣每次为杨玄感出谋划策的时候,都是模棱两可,似乎留有后手。李密怀疑韦福嗣另有企图,就对杨玄感说:“韦福嗣原本不是我们的人,实际上他还心存观望,您刚开始做大事就有奸人在身旁,听从他的是非评断,必然被他耽误,请您立即将韦福嗣杀掉!”

杨玄感以为李密是出于嫉妒,就说:“足下言重了,何至于此?”

李密退下来,对他的亲信说:“楚公想干大事却喜欢奸人,将来必败无疑,我们都将是人家的俘虏了!”

这时,李子雄又劝杨玄感赶快称帝,杨玄感这次倒想起了去征求李密的意见。

李密说:“从前陈胜打算自己称王,张耳规劝却被排斥在外;魏武帝曹操打算谋求加赐九锡,荀彧劝他却被诛杀。如今我打算直言规劝,却恐怕落得张耳、荀彧二人的下场。但是阿谀奉承迎逢上意,又不是我的本意。为什么呢?自从我们起兵以来,虽然屡次取胜,但郡县一级的官员却无人响应。东都的防卫力量还很强大,全国各地的援军越来越多。在此为难之际,您应当挺身奋力,早早平定关中。可现在您却急于称帝,为什么让人看到您那么狭隘呢?”

杨玄感听后大笑,称帝之事就此作罢。杨玄感这次还算明智。

二十日,杨玄感解除了对东都的包围,率军向西逼进潼关。为了扩大影响,他对外声称:“东都已破,我们现在要去攻取关西了!”

杨玄感军事计划的调整,证明了李密最初的分析是正确的。杨玄感放弃了进攻东都,改攻潼关,看起来是改正了自己的错误。但实际上,这个错误是很难改正了,因为他失去了最为宝贵的时间。

宇文述等各路军队跟随其后,紧追不舍。

杨玄感到达弘农宫,有人给他出主意说:“弘农宫城空虚,又有很多积存的粮食,很容易攻下。”

杨玄感认为这个建议不错,至少可以一部分解决军粮。但他没有考虑到,如果不能迅速攻克,那麻烦就大了。他已经耽误了不少时间,如果再耽搁几天,估计他就没法脱身了。

弘农确实不是一个软柿子。弘农太守是蔡王杨智积,此人做事果决,眼光敏锐。他对僚属们说:“杨玄感听说朝廷大军将到,他打算向西谋取关中,要是他这个计划成功了,就很难把他打败了,我们应当用计牵制住他,让他无法进军,不出十天,就可以生擒此人。”

当杨玄感兵临城下之时,杨智积便登上城头大骂杨玄感。

叫阵骂阵,是古老的战术。一般都是掌握了战争主动权的一方,为了迅速打开局面、及早结束战斗进程而采取的激将之法。

杨玄感勃然大怒,就停止前进,率军攻城。李密劝他说:“您如今蒙骗众人向西进军,兵贵神速,何况追兵将到,怎能在此地停留耽误?要是向前不能占据潼关,退后无地可守,那时候军心必然涣散,我们就都完了。”

杨玄感不听李密的劝告,就率军攻城。他放火烧弘农城的城门,准备趁乱攻城,但想不到杨智积从城内向外放更大的火。一时浓烟滚滚烈焰腾腾,杨玄感的士兵进攻受阻,苦战三天仍未攻下。

杨玄感损兵折将,打得精疲力尽,眼见攻城无望,就率军向西而去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《灯下隋朝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151看书网151kanshu.com,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