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2章 丰收

天才一秒记住【151看书网】地址:151kanshu.com

农历七月是收获的季节,大宋皇帝赵桓带着一群大臣,乘着四辆四轮马车徜徉在原本属于他的皇庄里,现在租给海汉人了,海汉人在田间都修了机耕道,四轮马车行驶在机耕道上,一点也不显得狭窄。

从车窗里望去,一望无际的金黄,微风拂过,一片金色的穗浪,丰收在望啊!

水稻已经到了开镰收割的时候,农人们却抄着手站在机耕道上,看着一辆辆高大的铁牛,正准备驶下干涸的稻田,那是海汉人的收割机。

错过了冬小麦的播种季节,海汉人只能播种水稻、玉米、棉花、土豆。

棉花在农历六月的时候已经采摘了,本来是要用棉花采摘机采摘的,但是,张达文考虑到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他们走了,是需要人工采摘的,不如趁机培养一批熟练的采棉工。

蓬松松的棉花拈在手上,那感觉比搂着媳妇还柔软舒服,采棉工听海汉人说,今年棉花长得好,是个丰收年。

棉花和棉籽分离后,棉籽作为种子由农业科技研究所储存。

棉花则运进了中州工业区的棉纺厂,棉纺厂由棉纱厂和织布厂组成,棉纺机械设备由基地机械厂设计制造,现在已经调试到位了;

棉纺女工已经招募完成,金军南下遭难的女人一部分做了棉纺女工,厢军一部分家属也做了棉纺女工,高丽女人也将送过来进入棉纺厂做女工。

今天开始水稻收割,农研所对大宋朝廷、幽州、辽阳府、会宁府等解放区发出了邀请,现场观摩收割机收割水稻,这其实就是一场良种推广会。

王建军和农研所的技术员们在机耕道上接待了赵桓等人,每个人发了一顶崭新的草帽,上面印了一行字:高产水稻首次开镰纪念。

王建军和赵佶见礼寒暄已毕,便对张达文说道:“达文,可以开始了!”

张达文闻言,拿出对讲机说道:“同志们,高产水稻开镰啦!”

十几辆联合收割机发出轰鸣,从机耕道上驶下稻田,神奇的一幕发生了,水稻在收割机面前非常驯服地进入进料口,稻草在被薅光稻穗后,被整齐地抛在收割机一边,而稻穗被鼓风机吹扬后变成了稻谷,在收割机里就被装进了苧麻编制的口袋里,被抛出来时已经封口完毕。

赵桓君臣和解放区官员以及看热闹的农人,看的目瞪口呆,这就是联合收割机?

一台这样的机器能顶一千个农夫,一会儿功夫一块二十亩左右的水稻田,就被收割机处理干净了,收割机经过的稻田,稻茬整整齐齐,稻草也整整齐齐,分装好稻谷的麻布口袋也整整齐齐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《山地合成营到北宋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151看书网151kanshu.com,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