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0章 背锅侠【1 / 4】

“朕不忘恢复,欲混一四海,愿卿勉力,攘助于朕。”

杨沅离开垂拱殿时,赵瑗又对他推心置腹地交代了一句。

“朕欲一统天下,广平王可助朕纵横四海。”

孔彦舟告退出宫的时候,完颜亮拍着他的肩膀,也嘉勉了一句。

杨沅自从任职于临安府,整个人低调了很多。

他对自己的顶头上司乔贞非常尊重,大事小情皆有汇报。

原本怕他是个刺头儿的乔老爷,对他也渐渐放下了戒备。

朝野中关注着这位新科状元的人,也没有发现杨沅再有什么特立独行的举动。

杨沅只管把份内之事做好,临安火情大幅减少。

哪怕是那些没有如杨沅一般制表统计、可以一目了然的官员,也渐渐察觉到了这种改变。

杨沅经常组织慈幼院、养济院的孩子、老人参加一些活动。

他还去国子监,通过晏丁帮忙,组织了一批监生做慈幼院的义务教师,教孩子们读书识字。

这让杨沅在民间的口碑迅速发酵起来。

很快,就连宰执们都听说了这件事。

一日早朝前,在待漏院中,首相沈相公听人提及此事时,欣然说了这么一段话。

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。

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,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。

鳏、寡、孤、独、废疾者皆有所养……,是谓大同。”

宰相沈该这段话出自《礼记》,这算是对杨沅极高的评价了。

尤其是沈相公保守谨慎,对于杨沅的激进一贯持反对立场。

但是在杨沅脚踏实地,做出切实政绩时,他却能给出如此公允的评价,并且大加褒奖。

这宰相风度自然是一时之佳话。

杨沅也因为首相对他的这番赞誉,赢得了极佳的官声。

沈该现在对杨沅确实比较放心了。

杨沅自从去了临安府,人还是很稳重的,也很能做些实事。

看来他之前特立独行,只是养望的一种手段。

真正做事的时候,这位状元公也明白要脚踏实地的道理。

如此一来,沈相公自然对这个晚辈不吝褒奖了。

杨沅对投奔他的樊江三人还有他主动招揽的隗顺都做了安排。

诸曹司的官职是不大好安排的,因为诸曹官相当于州郡政府的属官。

而幕职官更像是州郡长官的助理,这就比较容易安排了。

杨沅也更想把自己的心腹安排成助理。

所以,樊江被任命临安府判官,王大少任推官,文天任节度掌书记。

就连原来的大理寺狱卒隗顺,也被他安排成了通判南厅的押司。

押司是吏,他随手就任命了,都不用请示乔贞。

押司相当于办公室副主任或专职秘书。

宋朝时候一個县最多可以设立六个押司,通判南厅只一个厅可以设置四个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